為什么要消除噪音?
1.噪音是什么?
噪聲是人們不需要的聲音,噪聲是物理污染,噪聲是現代工業化帶來的后果,同時,噪聲和噪聲控制技術的進步也促進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發展。
2.噪音的危害性
噪聲首先是對聽力的影響,作用是累計性的。噪聲性耳聾是不可逆的。當對500、1000、2000HZ三個頻率損失的平均值超過25—40分貝時,為輕度耳聾;40--65分貝時為中度耳聾;65分貝以上是重度耳聾。
噪聲對神經系統的影響,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平衡失調,長久接觸產生頭痛、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稱為神經衰弱或神經官能癥。
對心血管系統亦有影響,使脈頻和血壓波動。
噪聲對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視覺器官的影響亦有報道。
噪聲對胎兒發育、兒童智力均有影響,不可掉以輕心
3.消聲原理
是利用吸聲材料和護面材料及隔聲材料設計成一定結構——消聲器來降低噪聲的一種方法。對所有的空氣動力性噪聲,噪聲源采取消聲治理后,要求既要有適宜的消聲量(即聲學性能),同時對設備的運行不能有明顯的影響(即良好的空氣動力性能)。消聲器是一種既能使噪聲得到有效的衰減又能保證氣流正常通過的一種設備。
阻性消聲器的消聲量參照以下經驗公式計算:
4.吸音原理
利用吸聲處理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進行控制是一種傳統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當室內聲源發出的聲音遇到墻面、頂棚、地坪及其它物體表面時,都會發生反射現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各種材料時,都會發生一部分聲能被反射,一部分聲能向材料內部傳播并被吸收,一部分聲能透過材料在向外傳播。在噪聲源周圍設置了隔聲圍護結構的內側壁面上做必要的吸聲處理,不但可有效加強隔聲圍護結構的隔聲量,而且可降低室內的混響聲達3~8dB(A),同時改善操作人員的操作環境,起到一定的勞動保護作用。
5.噪音控制的意義
噪聲控制是研究如何獲得適當聲學環境的技術科學,即達到經濟上、技術上和要求上合理的聲學環境。